全北现代vs庆南fc www.nypst.com.cn 自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市交通運輸局、市城管執法局、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市科技局堅持將“改”字貫穿始終,結合行業實際,聚焦民生問題,深入查找問題,全面推行整改,確保主題教育取得實效。
市交通運輸局:
深入基層為民服務辦實事
堅持領導帶頭,深入村社、企業、項目一線,聽民聲、知民意、了民愿,為民服務辦實事。通過走訪發現,巴中職業技術學院因前期建設規劃未最終敲定,導致26路公交線在該站臺設置不夠便民,于是,市交通運輸局及時在學校前廣場右側位置增設公交站臺,有效化解師生出行難問題。
針對恩陽機場新增航線和“復興號”動車開通,同步配套公交運力,一一對應航班進出港時間發班;調整巴城至火車站公交線路和收發班時間,開行江南、江北至火車站等夜間專線公交,方便群眾出行。
在落實“放管服”改革中,推行24小時服務機制,對包車業務實行無休辦理,全市包車和旅游包車業務量年均復合增長率達63%。駐市民之家海事窗口采取提前上門服務方式,為企業提供指導,確保相關資料在遞交審批之前就完善。
針對農村公路建設堅持“數據說話”,聘請具有相關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按照抽檢率不低于20%的標準,對2019年以來全市農村公路路面工程“劈裂強度、厚度和寬度”等幾項重要指標進行檢測,為全市高質量脫貧摘帽夯實了底部交通基礎。
市城管執法局:
打通城市治理“最后一公里”
在主題教育中,市城管執法局黨組以“為民服務解難題”為導向,探索城管“黨建+”,以黨建引領,將城市管理工作不斷向空白處、薄弱處、疑難處延伸。
在“觀瀾上域”小區,市城管執法局直屬分局江北大隊黨支部與巴州區江北街道龍泉社區第一黨支部共建“黨建+”,設立“城管社區工作室”,建立“居民議事廳”,探索了一條聯系群眾、優化決策、化解矛盾、共治共享新途徑。經開區分局奇章大隊黨支部與奇章小學黨支部結對共建,開展城管課堂、“小手拉大手”、黨員聯合治理日等活動,放學時段設置“城管執法人員+值周老師+值周學生”安全崗。巴州區分局江北大隊黨支部與江北臺社區黨總支結對,組成狀元橋攤區治理先鋒隊,掛包治理占道經營攤點178家,解決占道經營、車輛亂停、廣告亂張貼等頑疾。巴州區分局回風大隊黨支部與江南房產、中石油西華山加油站等企業黨組織共建,引導企業低價開放停車位5000個,退讓人行道10米,增加道路綠化,提升了龍躍路人居環境。
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
解決企業群眾辦事堵點難點痛點
針對基層便民服務基礎薄弱問題,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建立常態督查機制,推動平昌縣、通江縣104個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完成標準化建設,同時將電子政務外網、四川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延伸部署至鄉鎮(街道),讓基層服務“有平臺、有抓手、有數據”、群眾辦事“找得到、看得懂、辦得了”。
針對企業群眾反映的程序繁、辦事慢的問題,以深化“最多跑一次”“四辦”改革為抓手,優化服務流程,壓縮辦理時限,改進智慧服務,減少事項申辦材料60%。全市100%政務服務事項辦理實現“最多跑一次”,水電氣用能報裝時限大幅壓減,稅務申報、不動產查詢、車輛違章處理等132項高頻事項實現自助辦理。
針對政務服務“中梗阻”問題,開展窗口單位服務意識不強專項整治。采取實地暗訪、在線巡查、視頻監控等方式,大力整治服務窗口工作人員“臉難看、事難辦”、群眾觀念淡薄、服務意識淡化等問題,督辦整改預報警件1442件;查糾各類違規行為37起,通報批評13人,約談2次2人。
市科技局:
在立行立改中解決科技服務民生問題
在第二批主題教育中,市科技局重點圍繞科技服務民生需求,組織黨員干部下沉到科技企業、科技園區、科技扶貧示范基地走訪調研,堅持把群眾反映的“科技扶貧在線”平臺部分專家解答不及時、不精準的問題作為提升服務質效的重要內容。
先后組織專班,市縣聯動、同向發力。立行立改,建立“科技扶貧在線”平臺“3333”高效服務與評價工作機制(即:分診后30分鐘電話提醒技術服務專家,專家回答完畢后3小時督促信息員向農戶反饋專家意見和方案,信息員完成評價后平臺管理人員3天內完成電話回訪,30天內完成現場抽查回訪,確保服務及時、精準、有效),重點解決農戶在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各種技術難題。截至10月底,平臺已獲取中藥材、優質果蔬、經濟作物種植,魚蝦、土雞、肉兔養殖等各類產業技術咨詢信息22093條,專家有效解答率達96%,電話回訪率達100%,群眾滿意度達92%以上。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巴中訊”或“稿件來源:巴中訊綜合”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巴中訊”的文/圖等稿件均為本網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巴中訊”,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來函與我們聯系。